聆聽濕地訴說高雄產業發展史
國50年代三塊厝驛與週遭工廠概況。(繪圖:陳淑端;資料來源:高雄市定古蹟三塊厝火車站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報告書,《繁華落盡話三塊厝火車站》,高雄市政府文化局,2007)
歷史的銜接點
明清時期,漢人大量移民至台灣開墾,來到高雄的人們沿著愛河形成聚落,先民以「港」來稱呼愛河的各個河段,其中「龍水港」便位於愛河中游,即現在的河西路側、九如大橋到中華路之間的河域,是三塊厝以及鹽埕等聚落通往左營舊城的要道之一。早年龍水港周邊埤塘密佈,河的南側是茂密的紅樹林,也就是現在的中都濕地公園,再往南一些就是「三塊厝」(即今三民區)。
三塊厝火車站帶動了周邊工商發展。圖為其木造站房。(圖片提供:許玲齡,資料來源:《繁華落盡話三塊厝火車站》,高雄市政府文化局,2007)   中都唐榮磚窯廠提供鐵道及周邊建設所需之磚材。
日治時期,日本政府為統治與經濟開發之需,廣設鐵道網路,設立三塊厝火車站,並藉由鐵道、愛河與高雄港之水陸串連,規劃了三塊厝輕工業區,區內擁有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磚窯廠,以及酒精、罐頭製造廠等;而來此工作的外來人口,也漸漸形成聚落,成了今日的中都地區。
輝煌的木業全盛期
由於磚窯廠取土製磚,在中都一帶留下許多水塘、窪地,正好可以被改造成木業公司的儲木池;同時台灣光復後,木業原料從南洋經由高雄港進口,因此合板木業便聚集與中都地區,藉由與港口相連的愛河水路運送至位於中都廠區的的儲木水道中,加工為三合板之後又從高雄港外銷到世界各地。
民國60年代,中都一帶就有25家合板工廠,包括知名的林商號合板木業、亞洲聯合木業等。現在的中都濕地公園,在當時即主要為這兩家合板公司之廠房與儲木池所在。
找回河流與城市的生命力
雖然合板業在高雄興盛一時,然而脫落的樹皮造成河道淤塞,沿岸工業對於河川污染嚴重,不僅政府規定不得再使用愛河運輸原木,民國70年代起,中下游沿岸陸續被變更為住宅、商業及農業區,因此合板業紛紛移往國外,愛河邊的木業盛況逐漸消失。
園區開闢前的濕地與混生雜林狀況。 園區開闢前,早年的儲木河道仍與愛河相連通,但已廢棄多年。
到了民國80年代末,愛河中下游全面整治有成,水質大幅改善之後,市府更將親水空間還諸於民,不僅下游段變得亮麗且富有多元親水活動,更在中都一帶的河段(九如路以東、同盟三路側之愛河河段)打造愛河濕地公園,破除水泥堤防,以生態工法營造出具有優雅曲線的自然生態護岸,成為中都地區恢復自然清新樣貌的開端。
中都濕地公園即位於愛河濕地公園東側,她的開闢不但延伸水岸空間,更是為高雄市、為地球,補回一塊遺失的熱帶海岸濕地。漫步在這寧靜的空間中,彷彿聽到濕地正藉由河道、水鳥與紅樹林,向人們訴說著數百年來中都的精采故事,並以其活潑的生命力,迎向下一個自然美好的世紀!(審稿/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理事長許玲齡)
園區西北角目前仍保留有少數合板木業廠房。

‧機關地址:802721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5樓 工務局 (交通位置圖) 網站隱私權政策 網站資訊安全政策
本局服務電話 ‧傳真:07-3328621 ‧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 AM08:00~PM17:30